说出来你可能不信:欧洲贵族曾经都是文盲! 全球速递

哔哩哔哩   2023-06-17 00:57:59

以没文化为荣

如今人们最关心的问题,除了衣食住行之外,莫过于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了。许多教学辅导机构,也利用人们这层心理,打造所谓的“贵族教育”项目,声称能为您家的孩子培养出高贵优雅的气质、大方得体的谈吐和高超的艺术鉴赏力。且不说这些所谓的“贵族教育”是不是骗人的买卖,至少在十六世纪以前,欧洲的贵族,可跟什么优雅、得体之类的评价完全不搭界,不仅如此,他们可都是以不识字为荣的!

从漫长的中世纪开始,直到十六世纪早期,欧洲大多数地方的贵族,都是以粗野无知著称的,别说跟“教养”两个字沾不上边,就连咱们今天最普通的识字教育,也是完全不能保证的。不仅如此,这些没文化的贵族们,还带着一种盲目的自信。


(资料图片)

归根结底,还是因为对他们而言,读书识字没用,练好武艺才是正事。我给您举个例子,话说在1318年,法国国王想在今天的比利时一带-跟英国人干一仗,开战之前,他是挨个给国内的6家大贵族写信:“哥儿几个,兄弟我想教训下英国人,求你们捧个场,先别互相掐了,有什么事儿等把英国人打跑了再说,拜托了哈。”内位说了,这国王怎么这么怂呢?

没办法,直到15世纪,法国国王真正说了算的,也就是巴黎周边这一亩三分地,剩下的地盘归6家大贵族领导,大家表面上尊奉国王为老大,私下里完全是各自为政,跟咱们春秋战国时代有一拼。既然国王这么怂,贵族们之间又谁也不服谁,那有了分歧怎么办呢?

打呗,单挑或者打群架,反正谁胳膊粗拳头硬谁说了算。这样的结果,就是贵族们有事没事就互相掐,要不怎么这国王得求着大家放下分歧一致对外,先把英国人打跑再说呢?

在这个大背景下,马术和武术成为了贵族教育的首要项目。在这样的教育下,那个年代的贵族们,个个五大三粗精力过剩。为了发泄过剩的精力,贵族们有事没事就打个架斗个殴,这也导致那个年代的贵族们,非正常死亡率高得吓人。有人做过一个统计,在14到15世纪,英国国内46%的公爵死于决斗,这还只是英国一国的数据。

除了喜欢决斗玩命之外,贵族们又发掘了一项新爱好----装土匪。这也不是我瞎说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西班牙北部的贵族们,都热衷于扮演土匪,在路上打家劫舍,有时候干脆假戏真做,直接绑架路上的商人勒索赎金。被这样的土匪抢了,您还申诉无门,方圆十几里地都是他们家的领地,他就是活脱脱的土皇帝,谁能管得了他?!那出门在外,要怎么样才能保平安呢?最好是能跟当地贵族搞好关系,要是不行,您就只能是多带点保镖了,所以在那个时候的马德里,流行这么一句话:“您要是没有大批随从的保护,那您最好就别出我们这个城门。”

放下武器捧起书本

进入十六世纪以后,原先一直拿贵族们没辙的国王们,开始尝试收紧权力了。这国王一掌权,贵族们立马玩儿不转了。更要命的是,这个时候火炮和火枪也出现了,这下子更是要了贵族们的老命。

原先我们和国王对着干,实在打不过了,大不了往自家城堡里一躲,国王也打不进来。现在可不一样了,在大炮面前,所有的城堡全白搭。随着贵族势力和国王权力的此消彼长,如今的国王们,再也不用看贵族们的眼色行事了。为了凸显国王的权威,他们更是推出法令,取消贵族间的私斗,有什么分歧,统一由国家的法院去裁决。

贵族们现在发现,只会抡刀舞剑是吃不开了,必须要读书识字了。另一方便,随着法院等行政机构的扩大,公务员队伍也进行了扩编,那些受过大学良好教育的平民子弟加入了进来,政府职位如今再也不是贵族们的专利了。

就是在这个时期,法国的一位中等贵族拉努瓦,曾经这样告诫自己的儿子:“我从来没有被送去上学,因此,我什么都不懂……我现在没有一天不为此后悔,因为当我进入国王的枢密院时,我没法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。”

这还不算完,如今国家大权已经集中在国王手里了。贵族们要想保住自己的权势,光靠学习文化还不够,还得去国王身边谋个一官半职才行,俗话说“宰相门前七品官”,更何况是陛下跟前呢。可要想到国王身边当差,那可不是个容易的事情,王宫是什么地方?您以为是个人就能进的?

很快欧洲就出台了对应的标准,首先你这个人得优雅得体,至少你的一言一行,不能招陛下烦;其次你还得品位出众,能够对陛下的治国方针提出建议。这下子贵族们又坐蜡了,俺们之前都是生活在乡下的老粗,虽说认字了,可优雅品位什么的,跟我们也完全不搭界啊,这可咋办?

在这个背景下, 早期的贵族学校在富饶的意大利地区率先出现了。

当年的贵族学校,可比今天那些打着“贵族教育”旗号的教育机构要正规多了。在课程安排上,包括了诸如外语、艺术欣赏、文明礼仪、形体训练,甚至于演说、舞蹈、剑术等多门课程,那个辛苦程度,想想都够呛。虽然如此,当时的贵族青年们,还是蜂拥进了这些学校,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苦修。经过了这么一番教育,欧洲贵族的面貌总算是有了改观,原先的那种自信,也算是找回来了。

不以武艺比高下

曾经,贵族们以较量谁武艺高拳头硬著称,在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再教育之后,这种比拼武力的行为不流行了,取而代之的,是对高雅艺术品位的追求。具体说来,就是砸钱!他们把大把的金钱,都花在对艺术的投资上。大部分贵族开始长期资助一些艺术家和作家。

比如说意大利的美第奇家族,人家就常年资助一大批艺术家,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进行艺术创作。咱们都熟悉的文艺复兴三杰—--达芬奇、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,就全从美第奇家的人手里拿过钱。

像美第奇家族这样有得是钱的还好说,要是赶上没什么钱的穷贵族可怎么办呢?为了维持贵族身份,人家是宁可借钱也得支持艺术。在17世纪的英国,就有一位阿伦德尔伯爵,因为对画家的大力资助,被著名的荷兰画家鲁本斯,称作是“我们的艺术的福音传教士”。

要说这阿伦德尔伯爵本来也还算挺有钱,可是架不住他可劲儿地造。最终,他为艺术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钱,还欠下了大笔的外债,不得不只身逃到国外,当起了著名的老赖。

除了支援艺术之外,贵族们还有一个大把撒钱的途径,就是修豪宅。您可能知道,早期贵族都是住城堡的,如今天下比较太平,城堡没用了,大家就开始修起了园林。这股风气最初也是从富裕的意大利开始出现的。

16世纪以后,这种园林建造技术传入了法国。这个时代正是法国贵族富裕的年代,一看这造园林这么好玩,大家一起来吧!不仅如此,法国人还挺会玩,他们除了在自家领地里营造风景,还尝试铺设道路、开凿河道,甚至修建运河,打造多方位一体化的园林景观。

更离谱的是,浮夸的法国人,还尝试把新科技融入到自己的园林中来。比方说,大约在1776年前后,英国工程师瓦特改良了蒸汽机,就在瓦特的蒸汽机问世不久,他就收到了一份来自法国的订单,法国的奥尔良公爵点名要买一台他的机器。瓦特满心欢喜地以为,公爵这是要投身实业盖工厂了,可当机器运到法国以后他才知道,原来是公爵家的园林里新修了一座喷泉,普通的水压设备压力不足,公爵大手一挥,订他一台蒸汽机来给喷泉提供动力!玩儿园林玩到这个份上,估计连瓦特心里也是服气的。

不花钱的活动

在1778年,在巴黎的一家剧院里,著名思想家伏尔泰的一部新剧正在上演,台下坐满了法国的贵族们,大家为这部戏欢呼和鼓掌。说起来您可能想不到,这部戏的内容是关于反对国王专制和贵族制度的。法国的贵族们为什么要为一部反对自己的戏剧喝彩呢?

说起来,在进入17、18世纪以后,启蒙运动在欧洲蓬勃发展,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,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著作中谴责教会、国王和贵族制度。按理说,这些人应该是贵族们的死对头才是,可是恰恰相反,许多贵族们反倒接受了启蒙思想,他们大量购买启蒙思想家的著作,全力支持启蒙运动,哪怕这运动的目标是革了他们的命。

启蒙运动

贵族们认为,这种行为是优雅得体的,是符合贵族气质的,更重要的是,这是当时欧洲最时髦的思想运动。对于一向对时尚和优雅有着敏锐嗅觉的贵族们而言,你能不积极投身其中么?不夸张地说,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思想家,恰恰是靠着贵族们的援助,才能免于饿死的风险,专心致志地完成他们那呼吁自由思想的著作的。

和那些投资艺术或是大兴土木的生活方式相比,投身启蒙运动,真是又省钱又时尚,许多贵族更是直接加入了讨论启蒙运动的组织。后来的事估计您也知道了,启蒙思想的蓬勃发展,最终促成了法国大革命,在当时的革命组织中,就有许多贵族的身影。然而,大革命的后果之一,就是贵族制在法国的灭亡,很多曾经的贵族更是失去了他们全部的财产,甚至被迫流亡海外。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才反应过来:如今的自己,可是再也优雅不起来了。

现在您或许能理解,我们在节目开头所说的话了吧。所谓的欧洲贵族,并不是天生就自带有文化、有教养、优雅之类的标签的。自打欧洲贵族制诞生以来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贵族都是那种没文化的暴发户的代名词。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,贵族们的文化水平在提高,那些今天我们所推崇的所谓“贵族气质”才渐渐出现。

由此我们不妨得出这么一个结论,所谓的“贵族气质”,不过是文化水平和自我道德约束的集合体,光靠砸钱,还真不一定能培养出一个真正的贵族。

转自1039听天下欧洲贵族养成记

热文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