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中的“规矩”中原本指的是圆规和曲尺,这句话的意思是,没有圆规和曲尺,就没办法画出方形和圆形的物品,后被人引申为要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,才能成就一番事业。
2、这句话出自《孟子》的《离娄章句上》,是孟子要求当政者实施仁政的呐喊。
(资料图)
3、而且这个施行仁政要具体落实到两个方面:一是“法先王”;二是选贤才。
4、首先,法先王,就是要求当政者要效法历代圣明君王的言行、制度。
5、孔子、孟子等儒家学者历来对尧舜禹等古代圣贤君王都抱有很深的敬意,言传身教,对弟子谆谆教导。
6、但是推崇尧舜之道,对于施政者来说会有一定的局限性,因为毕竟随着时代的变迁,许多制度可能已经不合适,所以不能墨守成规的生搬。
7、其次是选贤才,俗话说,一个篱笆三个桩,一个好汉三个帮,再贤明的君主,在治理国家的时候,也需要有贤臣辅佐,不然就算你有再好的思想和政策都难以落实到实处。
8、孟子希望君主能充分尊重和信任贤能之才,做到用人不疑。
9、但孟子的选贤主要集中于“世臣”与“亲臣”之间,就是这些贤能者要累世为官,与君王也是故交,可以是亲信,有丰富的管理经验,同时也要德行兼备,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辅佐君王。
10、意思是: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。
11、出处:出自《孟子》的《离娄章句上》。
12、原句:孟子曰:“离娄之明、公输子之巧,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; 师旷之聪,不以六律,不能正五音;尧舜之道,不以仁政,不能平治天下。
13、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,不可法于后世者,不 行先王之道也。
14、故曰,徒善不足以为政,徒法不能以自行。
15、译文:孟子说:“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,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, 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,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;即使有师 旷样好的审音力,如果不用六律,也不能校正五音;即使有尧 舜的学说,如果不实施仁政,也不能治理好天下。
16、现在有些诸侯, 虽然有仁爱的心和仁爱的名声,但老百姓却受不到他的恩泽,不 能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,这是因为他没有实施前代圣王的仁政的 缘故。
17、所以说,只有好心,不足以治理政治;只有好办法,好办 法不能够自己实行起来。
18、扩展资料赏析:还是要求当政者实施仁政的鼓吹与呐喊。
19、具体落实到两个方 面:一是“法先王”;二是选贤才。
20、“法先王”是因为“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”;“不以六律,不 能正五音”;“不以仁政,不能平治天下。
21、”相反,“遵先王之法而 过者,来之有也。
22、”正反两方面的启发都说明了这一点,所以一定 要“法先王”。
23、孟子的“法先王”思想,实际上也就是孔子“祖述 尧舜,宪章文武”思想的继承。
24、选贤才是因为“惟仁者宜在高位。
25、”一旦不仁者窃据了高位, 奸邪当道,残害忠良,必然就会是非颠倒,黑白混淆,世风日下, 天下大乱。
26、历史依据不胜枚举。
27、所以,一定要注意领导干部的选拔。
28、“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”,这句话出自《孟子》。
29、其原意是“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,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”。
30、其引申意思是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。
31、如果言行没有规矩,事情就会乱套。
32、 不以规矩,现形容为言行没有规矩,纪律性差,不成体统。
33、这个以字的意思是“表示动作、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、方法及其他,可视情况译为“用”“拿”“凭借”“依据”“按照”“用(凭)什么身份”等。
34、”下面是古文以的所有意思。
35、以 1.用作介词。
36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: (一)表示动作、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、方法及其他,可视情况译为“用”“拿”“凭借”“依据”“按照”“用(凭)什么身份”等。
37、例如: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。
38、(《察今》)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。
39、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 乃入见。
40、问:“何以战?”(《曹刿论战》) 余船以次俱进。
41、(《赤壁之战》)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……(《五人墓碑记》) (二)起提宾作用,可译为“把”。
42、例如: 秦亦不以城予赵,赵亦终不予秦璧。
43、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 (三)表示动作、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因”“由于”。
44、例如: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,不可。
45、(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 时操军兼以饥疫,死者太半。
46、(《赤壁之战》) (四)引进动作、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,用法同“于”,可译为“在”“从”。
47、例如: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,自京师乘风雪,……至于泰安。
48、(《登泰山记》) 今以长沙豫章往,水道多绝,难行。
49、(《汉书·西南夷传》) (五)表示动作、行为的对象,用法同“与”,可译为“和”“跟”;有时可译为“率领”“带领”。
50、例如: 天下有变,王割汉中以楚和。
51、(《战国策·周策》) (公子)欲以客往赴秦军,与赵俱死。
52、(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) 2.用作连词。
53、用法和“而”有较多的相同点,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。
54、 (一)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,常用来连接动词、形容词(包括以动词、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),可译为“而”“又”“而且”“并且”等,或者省去。
55、例如: 夫夷以近,则游者众……(《游褒禅山记》) (二)表示承接关系,“以”前的动作行为,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。
56、可译为“而”或省去。
57、例如: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……(《游褒禅山记》) (三)表示目的关系,“以”后的动作行为,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。
58、可译为“而”“来”“用来”“以致”等。
59、例如: 作《师说》以贻之。
60、(《师说》) 敛赀财以送其行。
61、(《五人墓碑记》) 不宜妄自菲薄……以塞忠谏之路也。
62、(《出师表》) (四)表示因果关系,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,可译为“因为”。
63、例如: 诸侯以公子贤,多客,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。
64、(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) 古人……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。
65、(《游褒禅山记》) (五)表示修饰关系,连接状语和中心语,可译为“而”,或省去。
66、例如: 木欣欣以向荣,泉涓涓而始流。
67、(陶渊明《归去来辞》) 3.复音虚词“以是”“是以”,相当“因此”,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。
68、例如: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……(《送东阳马生序》) 余是以记之,盖叹郦元之简,而笑李渤之陋也。
69、(《石钟山记》)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
70、(《庖丁解牛》)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