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今日报丨陈宝良:绍兴黄酒文化坚定的传播者,黄酒酿制技艺省级传承人

中国网   2023-04-22 05:44:09

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,源于中国,兴于绍兴。从春秋起,历史文献中绍兴酒的芳名就屡屡出现。从勾践“箪醪劳师”、王羲之“曲水流觞”,到陆游的“逢欢醉插花”,再到鲁迅先生的那句“温两碗酒,要一碟茴香豆”,不知陶醉了多少人。

而现如今,我们还能喝到手工酿造的黄酒,离不开那些兢兢业业传承黄酒文化的手艺人,今天我们要说的,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省级、市级传承人——陈宝良。

陈宝良,1959年10月出生,浙江绍兴人,国家一级酿酒师、国家一级品酒师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省级、市级传承人、澄怀初酒酿造监制人。1981年,陈宝良和24名同学一起分配到东风酒厂一线工作,从开耙、洗坛、拉饭车……除了堆坛子外,所有的活都干了个遍。让陈宝良印象最深刻的是洗坛子,当时酒厂有句话说,年轻人学做酒,要洗“陈坛八百,新坛一千”。“夏天洗新坛,太阳把坛口照的火烫,手拿都拿不牢,但任务必须完成,因此很多人手上都起了泡。”


(资料图)

在王阿牛等老师傅的悉心指导下,拥有丰富酿酒理论知识的陈宝良掌握了更为精湛的酿酒技艺。同时,他的勤奋刻苦、认真上进也引起了厂领导的关注,很快,他被提拔为车间记录员,随后又担任副组长。1984年,年轻有为、技术过硬的陈宝良,被破格提拔为东风酒厂副厂长,此时,距他进厂才三年。

见证黄酒飞速发展

1985年,因工作需要,陈宝良被调离酒厂,到县计经委、乡企局工作。

1994年,他再次回到东风酒厂,第一件事就是重建绍兴“王宝和”酒厂,在一众同事的努力下,酒厂当年筹建,当年实现投产。之后,他又回到东风酒厂主管生产部门,兼任年产二千万升机械化黄酒生产线项目的筹建工作。值得一提的是,该项目一次性试产成功,为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1998年,陈宝良再赴绍兴王宝和酒厂任厂长,他以制度规范为抓手,强化内容管理,严抓产品质量,经过几年不懈努力,终于把“王宝和”带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,企业规模、经济效益挤身绍兴市黄酒企业前六位。

2004-2013年,他更是肩挑重担,主持和参与了众多黄酒投资项目,并积极带领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,先后成功开发“益聚堂”、“水香国色”等省级新产品。

身体力行,让黄酒文化深入到每个人

据《本草拾遗》记载:“黄酒通血脉,厚肠胃,润皮肤,散湿气”中国人喝黄酒,已有5000多年历史了。黄酒是绍兴众多物产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,可以说它既塑造了一个地域的民族精神,也融入了绍兴的人情百态。

为了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到黄酒文化,由陈宝良制定酿造标准的澄怀初酒坚持举办“封坛节”已经是第七年了。封坛藏酒,是低调又含蓄的中国父母表达爱的一种方式“壬寅春酿,封坛大吉。百代有续,代代相传。”作为黄酒酿造工艺中的一道神圣工序,封坛是中华民族酒文化中一种古老、地道的传统习俗。既寄托了对黄酒继承与发展的美好祝愿,又表达了对喝酒之人福气将至的期盼。

在绍兴,有这样一句谚语“酿的春夏秋冬酒,醉倒东西南北人”,每年立冬酿新酒,来年春分封坛,聚集四面八方有缘的酒友,怀着一颗真挚的心,写下满怀爱意的信,藏在酒的泥头里,神圣而虔诚的封坛发展至今,已经是一种精神的象征。黄酒封坛,封的是酒,更是情怀与文化。

不遗余力,做黄酒文化的传播者

身为【绍兴黄酒之父】王阿牛的亲传弟子,陈宝良是酿酒科班出身,熟悉黄酒酿制的每一道工序,从开始接触酿酒,到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省级、市级传承人,从事黄酒事业40余年后,他把精力投注到黄酒技艺的传承上。“黄酒行业缺乏人才,注重加强培养新生力量”。他身体力行,每年都会招收新的徒弟,倾囊相授,现如今已培养了众多的黄酒酿造工、技师,并且受聘担任黄酒学院、绍兴中专、绍兴文理学院经管学院绍兴市酒文化培训兼任讲师,为绍兴黄酒行业培训、培养了众多的黄酒酿造骨干精英。

在柯桥区明珠文化广场上,有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,200余平方的陈宝良黄酒文化传播中心内酒香沁鼻。陈宝良说,未来,这就是他推广和传播黄酒技术、文化的基地。

传播中心成立后,他便积极推出了市民免费品酒会,举行酒道表演,致力于传播黄酒文化,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深入黄酒文化。自成立以来,传播中心共接待了数百名来自各地的参观者。在黄酒文化传播这条路上,陈宝良认为绍兴的千年文化历史需要回顾回味,而黄酒的醇香也需要更多的人去回味与传承。但是现在,绍兴很多年轻的这一代对黄酒并不是那么了解,年轻人不太愿意来学习酿酒,甚至已经出现了断档现象。

回顾陈宝良的一生,从自己做酒,到酒厂管理、黄酒非遗传承和黄酒定制,虽然一辈子只在和黄酒打交道,但用他的话来说“人生和黄酒一样,越陈越香,越有滋味。一辈子虽然只干了这么一件事,但是回味起来,觉得还是很满足的。”

热文榜单